说到牙颈部缺损,大多人都听过或者想到的可能就是“楔状缺损”,但其实牙齿的缺损的类型还有很多,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。今天齿哈尼·美牙贴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牙颈部的缺损认识,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牙颈部缺损分为“龋性缺损”和“非龋性缺损”两种,较为常见的就是临床中的“非龋性缺损”,而“非龋性缺损”并非单指“楔状缺损”。 曾经大多认为楔状缺损是由于刷牙导致,而现在较有力的说法是“由于导致牙齿弯曲的非正中合力,使釉牙骨质界出现楔形缺损”,其缺损形状大多为“深楔形沟槽,粗糙的角形和明确的边缘位于釉牙骨质界,如果支点发生改变,病损位置亦可改变。” 而刷牙导致的缺损则属于“磨损”,磨损的定义为“由于异常机械作用使得牙体组织被磨耗。”缺损形状为“没有明确的边缘,磨损表面坚固、光滑,没有菌斑和色素。磨损的釉质看起来光滑、扁平、有光泽,而牙本质则显得高度抛光。病损部位呈扁平状,没有明确的边缘,伴有牙龈退缩”。 非龋性缺损还有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“酸蚀症”,齿哈尼·美牙贴小编了解到,其定义为“由于持续存在的化学作用所造成的牙齿表层组织丧失,特别是酸性脱矿剂,其过程并无细菌参与”。 由于酸的腐蚀作用,通过酸中的氢与牙釉质中的相钙结合,酸溶解了羟基磷灰石晶体,刷牙的机械作用破坏了被削弱的釉柱,导致釉柱被溶解和磨损,使牙齿表面在刷牙时更容易被磨损,因此“酸蚀症”通常定义为一种混合性病损,也称之为“化学性磨损”。